大童学英文的另一种思路和路线
总有人问这样的问题。
我家孩子已经上小学X年级了,看不进去原版分级,觉得太低幼,没兴趣。应该怎么走呢?
说实话,这苦恼,我太懂了。
我们家一年级才开始正式拉升英文,属于大童启蒙了。这种挣扎和两难心态,我深切体会过。
现在大家都很有启蒙意识,知道从小就利用语言学习特点,把英文潜移默化渗透,处理得无痛又自然。
网上大多数经验和方法,针对的都是小童启蒙,和能走原版路线的家庭。
我们家一年级拉升英文时,我也曾挣扎,是否要走原版阅读路线。
▼ 具体思路是怎样呢?
今天便打算详细聊聊,给大童家庭多一些分析思路,或者会带来一些启发。
01 无论小、大童启蒙都该坚持的原则
具体选择哪种材料,泛读还是精读,背不背单词,只是基于这条法则安排的细节。
细节安排是很重要。但如果违背了基础法则,整件事情就背道而驰了。
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捷径,就是大量听、读。原版阅读路线之所以提升快,就是因为踏准了这两个点。
而目前,大童面临的难点,就是没法“大量”。因为学科压力,时间紧张,能有量就不错了,大量的考验很大。
所以,我们这里探讨的,只是在细节上,怎么安排更贴合,解决一些大童面临的问题。毫不撼动“听”和“读”的原则安排。
而且,无论怎么安排,我都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:
哪怕安排再有针对性,有投入,多投入,才是产出的保证。而坚持投入,才是最考验大家的点。
02 大童启蒙英文,面临的问题和优势
1、认知和能力的不匹配
2、其他学科和英文应试的压力
但实际情况,由于积累不够,光校内的考核,就已经让孩子感到吃力,需要投入时间去刷题和应对。渐渐地,就顾不上初心了。
为什么大童走原版分级阅读路线,那么难?
// 一是认知和能力的差距,导致他们读很多原版分级,提不上兴趣。
除非自律性孩子,能够光速看一遍,再复习扫一遍,赶紧爬上去。或者还愿意听父母的,父母有执行力,这样规划着走,也能有成果。
// 二是学科和时间压力,导致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投入英文。而原版分级阅读,恰恰需要大量的书泡着上去。
这便导致大部分大童启蒙的家庭,感觉英文闯不出来。
大童本就处于学习黄金期,认知度高,能更全面去理解语言,还有语法现象。
// 能通过目标感,驱使自己前行——
很多大童,能听懂道理,也能有一定自我约束。不靠兴趣,也可以萌生出其他内驱力。
所以,当我们明白大童特点后,就要在细节安排上,尽量扬长避短,挖掘出属于他们的路径。
03 我给的一些建议
但如果大家碍于上面分析的难点,没法成功走上这条路径。那我建议在保持“大量听读”基础上,考虑以下做法:
■ 依然需要读,但可以考虑重点挑选“专为非母语孩子研发的读物”。
市面上,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都是原版读物。这些书籍,本土孩子也在用。优势很多,我也不逐一列举了。
但其实,还有一些分级读物,专门研发/改编给非母语孩子阅读。
比如我们很熟悉的《书虫》系列,《Read with you》系列,还有外研社的一些引进版书籍。

这类书籍,往往会找名著/家喻户晓的故事,用有利于非母语孩子语言提升的基础词汇和句型,进行改编,辅助快速提升。
因为故事感很强,语言又做了迁就,能比较好地解决“高认知、低水平”的难题。
只要他们体会到英文乐趣,往后逐步深化,日后再看原版书籍,又有什么问题呢?
一个人,总要不挨饿,才能谈精神追求。
我们需要先努力解决“认知和水平”的平衡问题。尽可能把他们引入轨道,利用自身优势,实现快超车。
■ 考虑背单词
有些孩子基础实在薄弱,或者家长很希望孩子尽快进入原版高阶,那可以考虑背单词。
大童背单词这事,比小童容易推进得多。
先努力解决前1000至2000词,能看好些英文书。
反正背单词,和看低阶英文,他们都同样感到无趣枯燥。那就挑单词摄入量多的方式,先进行吧(一般都是背单词)。
等有一定单词积累,再切入高阶阅读,这也能解决“高认知、低水平”的问题。往后就如常走“大量听读”路线好了。
■ 能听、尽量听
一套正规的分级,无论是写给本土,还是非母语的孩子,基本都会配备听力音频。
这不是花哨,而是因为语言学习,听力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所以,无论读着什么书,多利用零碎时间,把阅读内容重复听,能帮助孩子提升(往后还要争取听力走前头)。
■ 最好同时加入教材学习
如果挑的是专门研发/改编给非母语孩子的分级,这类书会比较注重语法。几乎每本书,都会有语法承载和梳理。
喜欢把这类分级嚼烂,比如优美词句/段落摘录、背诵,我也没意见。说到底,这就是精读处理。
如果孩子不喜欢这样做,只喜欢泛读,享受阅读乐趣,也行。那我觉得大家可以考虑同步安排教材学习。
至于选择哪种教材呢?主要看家庭学习目的了。
■ 至于写作口语,这些都需要逐步积累
估计会有人问,写作和口语怎么办呢?
不考英文认证的话,最大的敌人,就是中高考。
那就紧随校内日常学习,同时把上面的安排落实了,好好积累,争取中高考,直接亮剑吧!
在我心中,只有“语言学习规律”和“基础原则”值得坚持,材料和细节都是灵活的。
大家最需要关注的,是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,在尊重语言学习规律上,找到最匹配的安排。最终实现孩子自主学习。
发布者:小猕猴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mihou.com.cn/214.html